12月11日,“创新金三角·智汇科技城”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专场对接会暨知联会绵阳行活动举行,推动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在绵“沿途下蛋、就地生根”,加快推进院地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。
绵阳与上海交大,虽有千里之遥,但这座城市与这所百年名校的“对话”,却跨越时间、空间距离持续绵延——在第十一届科博会时,绵阳与百年名校上海交通大学就共同签署《校地合作协议》,开启了“双向奔赴”。
在第十二届科博会开幕式上,绵阳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最新科技成果“洛书”超长中子小角散射谱仪,可在航空航天、核电能源、生物医疗、芯片通讯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。
一个月后的再聚首,如何让创新成果从“书架”走向“货架”?在活动现场,上海交通大学充分发挥科研人才优势和行业引领作用,结合绵阳产业特点,“端出”了在人工智能等领域10项重点科技成果及30余项科技成果清单。
展开剩余66%上海交通大学知联会副会长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邹建新率先“端出”第一道“大菜”:基于高容量镁基固态储运氢技术。
“目前,我国正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,氢能是实现可再生能源深度利用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。”他在发布时提到,“而镁基固态储运氢材料具有可多种方式放氢等多个优势,已研发了吨级镁基固态储氢车。”
对于如何将创新成果在绵阳“落地生金”,邹建新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,“四川作为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省份之一,近年来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我关注到绵阳也在积极推进氢能,比如氢能车辆、氢能交通。希望未来我们的固态储氢技术能够在绵阳落地,为绵阳经济发展作出贡献。”
会场内,随着中子散射表征、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重点科技成果相继“亮相”,不仅让在场的企业、创投机构负责人“摩拳擦掌”,也让上海来的“老朋友”有了新期待。记者了解到,下一步,上海交通大学将积极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,以绵阳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,聚焦地方优势产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,打造一批有特色、有影响力的集“科技创新、成果转化、共性技术、中试验证”为一体的产学研平台,催生重大创新成果,推动地方产业的转型发展。
“目前所从事的机器人、人工智能、医疗器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,与绵阳所提出的‘硬科技’概念非常契合。”正如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夏泽洋所说,“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来绵阳交流,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能在绵阳落地。”
为让科技成果“转成功”,绵阳创新体制机制,一方面从高校、科研院所、科技型企业遴选青年骨干挂职地方担任科技助理“穿针引线”。另一方面,打造“创新金三角·智汇科技城”科技创新品牌,为科技成果转化“搭桥铺路”,常态化开展对接活动,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、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。
来源:涪江观察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e配资开户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发布于:北京市Powered by 股票配资交易_股票配资软件_炒股免费体验专业配资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