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年正月今朝尽配资知识网,路上年光不觉催。“
时间过得真快,一晃今天就到了正月三十,过完这一天,传统意义上的年就真的算过完了。正月是农历年的开始,起着辞旧迎新的作用,所以正月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说法和讲究,正月三十作为正月的后一天也不例外,人们会通过各种习俗和仪式,祈求新一年的平安、健康和好运,所以这一天包含了众多的文化意义和习俗。
正月三十是“晦日”:
晦日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。晦日的概念由来已久,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。古人通过对月亮运行周期的观察和记录,将一个月分为朔、望、既望和晦等几个阶段,其中晦日标志着一个月的结束。
在一年的晦日中,最为重要的就是正月的晦日和腊月的晦日,它们分别称为“初晦”和“尾晦”,“尾晦”也就是除夕,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新一年的到来,而“初晦”则有“送穷”的习俗,人们会在这一天打扫家中卫生,将家中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出门,意为送走贫穷和晦气,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远离贫困,生活富足。
正月三十“开财门”:
正月三十是“晦日”,人们这一天除了要“送穷”外,还要“开财门”,迎接新一年的福气、财气和好运。因 “柴” 与 “财” 谐音,寓意 “进财”,所以在这一天有抱柴禾入门的习俗。
正月三十“祛百病”:
正月三十是驱邪除晦、祛百病的日子,这一天有“燎花花”的习俗。也就是在正月三十晚上,一家之主的男性青壮年会手持谷草火把,然后依次经过厨房、每一间屋子,以及自家院子的所有角落都要用火 “燎” 一遍,以此驱除家中的晦气和邪祟。
除此,家里的老人还会取出剪刀、尺子、菜刀、木杆秤等依次在火上燎,同时念叨一些吉祥话,如 “燎剪子,剪除破旧,裁缝新衣;燎尺子,精打细算,勤俭节约” 等,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。
今天正月三十,还逢十二建除的“除日”,除有除旧布新之意,象征着除去旧的、不好的、晦气的东西,以迎接新生活的到来。
正月三十这天包含了众多的习俗和讲究,为了怕犯了忌讳,所以也就有了“正月怕三十”的说法,今天正月三十,究竟有啥怕的呢?我们一起看看看老祖宗是怎么说的。
一、怕垃圾过夜
正月三十是农历正月的最后一天,被称为 “晦日”,有“送穷”的习俗,我国唐诗中就有“万户千门看,无人不送穷”的描述。
在这一天,人们会进行大扫除,将家中的垃圾清理干净,扔掉破衣服等,象征着将穷气、晦气送走,寓意着摆脱贫困和厄运,迎接新的开始。如果垃圾过夜,就仿佛穷气没有被送走,会影响新的一个月甚至新的一年的运势,所以人们忌讳正月三十留垃圾过夜。
二、怕结婚嫁娶
正月三十是 “晦日”,《说文解字》记载 “晦,月尽也”。“晦” 有阴暗、晦气、穷尽之意,象征不吉利。婚姻是喜事,人们希望在充满吉祥和美好寓意的日子举办婚礼,以祈求婚姻幸福美满,所以会避开晦日。
正月三十晦日,月亮几乎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,届时太阳光线都被地球所遮盖掉,看不到月亮,天空无比漆黑。古人认为此时阴气较重,而结婚是阴阳结合、繁衍后代的喜事,需要在阳气充足、充满生机的日子进行,以利于新人婚后生活和谐、多子多福。在阴气重的晦日结婚,被认为不符合阴阳平衡的原则,可能会给新人的婚姻带来不利影响。
农历的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,大月 30 天,小月 29 天,正月三十作为晦日并非年年都有。若是选择在此日结婚,就意味着结婚纪念日并非每年都有,这对于新人来说不太圆满,也不符合人们对美好婚姻长久稳定的期盼。
三、怕生气争吵
正月三十是晦日,在晋代古籍《抱朴子》里有记载,月晦之夜,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。人们认为这一天灶王爷会上天奏报家人的情况,所以家人之间要和睦相处,不能生气争吵,好好表现才能在灶神心目中留下好印象,从而为家庭争取更多福泽。
晦日有阴暗、晦气的寓意,人们希望在这一天平心静气,以求顺利度过,避免因生气争吵带来更多不好的气息。同时,正月三十也有 “封年” 的意义,是新年的结尾,人们希望以和谐的氛围为新年画上圆满句号,迎接新的开始,若在这天争吵,被认为可能会影响新一年的运势。
四、怕风雨天气
进入正月三十,也就预示着马上要到仲春时节了,这个时候正是春耕的关键时期。俗话说:“春雨贵如油”,适当的可以促进农作物发芽和生长。
那为啥正月三十怕风雨天气呢?我国民间有“正月晦日雨风兼至,籴贵禾恶”的说法,除此,《黄帝占》中也有“正月晦,二月朔,有风雨,稻恶,籴贵”的描述。
正月晦日处于初春,此时农作物开始进入生长关键期。如果这一天风雨交加,根据老祖宗的经验,也就意味着当年春季的气候不稳定,会出现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,这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,如正在返青的冬小麦可能会遭受冻害,影响后期的生长和收成。同时,风雨过多还可能导致土壤积水、透气性差,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,也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几率,进而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,粮食供应减少,价格自然就会上涨。
今天就是农历正月三十了配资知识网,也是正月的最后于一天,大家所在的地方天气如何呢?
Powered by 股票配资交易_股票配资软件_炒股免费体验专业配资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